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12: 高雄港排名 跌出全球10大

出處: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6/today-south8.htm

備註1:順便找出騙子馬娘當初說的話,做為對照
備註2:大三通看起來是肥了中國、瘦了台灣,再過一年應該看得更清楚
備註3:騙子馬娘以後有沒有可能會說實話?

高雄港排名 跌出全球10大
中國首艘直航輪中海「新非洲輪」去年12月16日自上海航抵高雄港。高雄港櫃量節節敗退,直航櫃量卻逆勢成長。 (資料照,記者黃旭磊攝)

〔記者黃旭磊/高雄報導〕高雄港去年排名全球第12大貨櫃港,10餘年來首度跌出前10大。不過,兩岸直航貨櫃在4個月內成長24萬TEU,港務人士認為應善用中國接單、台灣出口優勢。

根 據國際貨櫃化雜誌(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年度統計,去年世界前10大港為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杜拜、寧波舟山、廣州、鹿特丹及青島,第11名為漢堡,高 雄港排名第12。高雄港前年世界排名第8,去年跌出前10,且減少5.6%櫃量,是前12大港櫃量減幅最多的港口,而中國共有5個港口盤據前10大。

統計指出,鹿特丹退後3名,漢堡退後2名,高雄港退後4名。

前10大港增幅最多的是寧波舟山(20%)、廣州(19.6%)及杜拜(11%)。港務人士統計,兩岸直航貨櫃是高雄港可用優勢,去年12月15日直航後,直航櫃量占高雄港總貨櫃量的12%,逆勢提升,共有24萬TEU。

港務人士指出,台灣本地產業已轉型至精緻化及空運化,中國生產成本增加,台商可望把在福建、廣東省工廠半成品回台加工,以「台灣製造MIT」從高雄港出口,增加產品附加價值,並增加櫃量。


港都夜雨

終於,落在孫山之外了。

以為,不會那麼快的,結果,如想像的,反而不會有過多的震驚,只是,下滑速度怎麼快過預期?

高雄港摔出十名之外,訝異嗎?

前年還位列世界第八,去年的貨櫃量連連輸給四個港口,中國寧波、廣州、青島與荷蘭鹿特丹。

世界第二大貨櫃港的曾經輝煌,成了記憶中最美好的回憶。做為高雄人,以港為傲,以港為城市發展的基礎,那樣的日子與話題,俱往矣!

高雄港,有過很長很長的時間裡,是台灣唯一對外的門戶,也是經濟的溫度計。

港的貨櫃吞吐榮衰,描繪這一座島國的經濟強弱。

海天遼闊中,可能不知台灣在哪兒,但是高雄港卻是遠近馳名。台中港的出現,雖不減高雄港風采,然而,台北港的加入,分擔高雄港功能。

不只是南台灣經濟力的降低,也是台灣實力的考驗。因為,貨櫃吞吐的多少與外貿興旺與否息息相關,特別是以貿易為生命的台灣,特別是高唱要做為轉運中心的聲音大喊過,回想起來,竟像雲煙般的輕輕消失了目標。

歷史上有哪個時刻,高雄港如今般黯淡?

反映高雄都會的競爭力、工商產業景況,誰人不識的高雄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大船雲集居然已是上世紀的歷史影像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oct/20/today-o4.htm

爭高雄港排名作甚麼?

■ 林濁水

高雄港貨櫃吞吐量排名從第三掉到第六,愛掉眼淚的馬英九免不了大大哀傷,說一旦馬蕭執政就不會如此了,排名會掉都是民進黨不拚經濟的結果

把港口吞吐的世界排名當做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然後認為只要馬蕭操盤,排名便可以竄升,不禁令人為馬蕭團隊的財經知識捏一把冷汗。

不 錯,上世紀七、八○年代,高雄港的竄升和今天中國上海等港口的竄升都直接關聯到經濟的成長,然而這樣的關聯只適合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階段,開始製造大量廉 價的產品時,無論原物料的大量進口或大體積的貨品如家具、雨傘等出口,必定造成港口吞吐量的飛升。但是,一旦經濟繼續成長,產品升級,以先進產品如電腦取 代家具商品,價格雖大幅上升,但體積反大幅縮小,這時港口吞吐量的上升勢必停滯。所以台灣港口吞吐量上升遲滯是始於上世紀九○年代,而非今日,例如,九三 到九七年,年增率才五.四%,甚至比被馬蕭痛批經濟最糟的二○○○年初期四年的六.一三%更低,九○年代高雄港排名未掉,純是中國這個所謂世界代工工廠的 能量還沒如二○○○年後充分發揮的緣故。

事實上,把港口吞吐量的排名和經濟發展綁在一起,將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目前世界港口吞口量,依序是: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高雄、鹿特丹、杜拜、漢堡、洛杉磯。

依 這排名再套上馬蕭財經團隊的理論,那麼結論將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在東亞,因為十大港口中有六大是在這裏,但日本雖屬東亞國家,卻很落後,比台灣、 中國都差,因為半個港口都沒有擠進前十名。至於歐洲、美國都不行,不只加起來共才三個港口擠進十名,包辦了殿後的幾名。

這結論當然太可笑 了,其實,直到上世紀中葉,世界大港排名在前的盡在歐、美、日,如今落後,表示的不但不是經濟落後,反而是產業升級,所以,中國雖囊括了前十大中的四大, 但總體GDP在二○○五年才二二四四六億,而美GDP一二四五五八億,美國二○○五年進出口值二六三七億,也遠大於中國一四二二億,但港口吞吐量卻極度地 落後於中國,非常清楚地顯示了雙方生產和消費商品單位價格的懸殊落差。

因此,台灣的港口要維持吞吐量不下滑就好,至於排名逐步下滑恐怕是難 以避免的,而台灣要做的是進一步的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而不是去努力於港口排名回升。馬蕭不明白這一點,卻仍舊端出在蕭江主導內閣財經政策時已 被美國波特教授批為不合時宜的、以海運中心為主軸的亞太營運中心做為解決港口排名下滑的方案,這樣的財經知識真是阿彌陀佛。

(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委)



沒有留言: